
卓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1955年3月出生,土家族,湖南慈利人,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1987)。兼任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委员、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评审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办哲学组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副主席,欧洲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等。长期从事基督教思想文化、比较宗教学、西方宗教学及哲学等研究。已出版个人学术著作30部,合著及主编著作数十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它文章100多篇。著有《宗教起源纵横谈》《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宗教与文化》《尼布尔》《世界宗教与宗教学》《当代西方新教神学》《当代西方天主教神学》《宗教理解》《基督宗教论》《基督宗教研究》《圣经鉴赏》等。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卓新平
爱思想专栏作者

卓新平
卓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1955年3月出生,土家族,湖南慈利人,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1987)。兼任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委员、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评审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办哲学组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副主席,欧洲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等。长期从事基督教思想文化、比较宗教学、西方宗教学及哲学等研究。已出版个人学术著作30部,合著及主编著作数十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它文章100多篇。著有《宗教起源纵横谈》《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宗教与文化》《尼布尔》《世界宗教与宗教学》《当代西方新教神学》《当代西方天主教神学》《宗教理解》《基督宗教论》《基督宗教研究》《圣经鉴赏》等。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论文
- 纪念中国基督教发起三自爱国运动70周年之思
- 科学宣传无神论 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 论积极引导宗教的现实意义
- 正确认识宗教,善待宗教研究——回应《是什么“宗教观”、“宗教学”?兼论“学术神学”》
- 研究世界宗教促进人类和平——世界宗教研究所建所50周年感言
- 保护公民信仰自由,促进宗教服务社会
- 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中国宗教学
- 论“政教关系”——“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
- 重新认识宗教学之源端——麦克斯·缪勒评传
- 基督宗教与欧洲浪漫主义
- 在新时代做好宗教工作创立当代中国宗教学的“三大体系”
-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宗教
- 宗教的本质
- 构建中国特色的宗教学学科体系
- “士”的担当与宗教学的未来
- 丝绸之路的宗教之魂
- 关于宗教与文化战略关系的思考
- 基督教哲学与西方宗教精神
- 马礼逊与中国文化的对话
- 西方宗教社会学研究概况
- 全球化与当代宗教
-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双向契合
- 当代西方基督宗教思想研究
- 论西方宗教学研究的主体、方法与目的
- 宗教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 后现代思潮与神学回应
时评
- 坚持基督教中国化的现实必要性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宗教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论述的重大现实意义
- 落实《宗教事务条例》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 践行统战实践 做好宗教工作
- 科学宣传无神论,团结更多信教群众
- 发展中国特色的宗教学
- 积极引导宗教的关键在于“导”
- 探索基督教“中国化”之路
- 伊斯兰教研究是对文化战略、政治睿智的呼唤和检验
- “一带一路”上的宗教历史积淀与现实处境
- 认真领会“四个必须” 深化“积极引导”意蕴
- “中国化”:基督教在华更新的必由之路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
- 中国基督教“爱的神学”及其社会关怀
- 中国宗教更新与社会现代化
-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 金融危机下的信仰重建
- “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
- 中国宗教学者的历史使命
- “本土化”: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之途
- 中国宗教研究问题犹存,进步可喜
-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底蕴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 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与发展
- 关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思考
- 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 海外华人信仰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意义
- 不给宗教极端思想任何市场
- 理解宗教
- 从“文化强国”战略看中国传统文化及宗教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