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排行
任剑涛:理论唤魂:审视“现代”的社会科学眼光
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理论视野中的“现代”,是一种倾向于事实描述、比较分析、总体肯定的进路;社会科学中的实证方法,一方面力图给人们展示一幅真实且准确的现代画面,另一方面则仿照自然科学对现代进行数学化或数字化的描述分析。两者相依而立,分别促成了社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大理论与小理论传统。 ...
方宇军:“公共利益”辨析
公共利益不是要剥夺个人利益或私人利益,而是最终要转化为个人利益或私人利益;国家或权力不只是要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更要保护和促进个人利益或私人利益;国家或权力要保护和促进的利益,不是某一特定人群的,是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确定和划分,不是任意的,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
龚刃韧:活到老、治学到老的典范——怀念蒲坚教授
著名中国法制史学家蒲坚教授2023年5月7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蒲坚教授自退休后直到96岁去世前,始终坚持潜心治学、笔耕不辍。世上能活到90岁的人已经不多,而在90多岁的耄耋之年仍能清醒地从事研究和写作更是少之又少了。所以,蒲坚教授是我敬重仰慕的一位真正以学术为业的学者。 ...
松岛泰胜:冲绳是日本殖民地
琉球人必须向全世界宣布,“对琉球的处置”以及归还日本的条约都是非法的,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都违反了国际法。鉴于冲绳人新的国际地位,他们必须行使自治权,根据国际法和《人权公约》,冲绳人有权与日本政府展开谈判。联合国有责任支持冲绳人摆脱殖民主义。 ...
薛军:私法立宪主义论
私法立宪主义的提出,是对传统的以公法为本位的立宪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私法立宪主义批评传统的立宪主义理论将权力现象局限于公共领域的认识,强调在私人领域同样会出现权力现象。基于立宪主义所主张的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约束的观念,必须对私人领域中的权力进行控制,以保护私人的基本自由。 ...
吴飞:文质论视野下的荀子人性论——兼评性朴论之争
荀子非常自觉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来的文质论传统,并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讨论人性与礼制。他在《性恶》等篇中将作为质的人性理解为恶,但在《礼论》等篇中又非常肯定情与质,这展现了文质论的理论张力。相对而言,孟子对文质论没有像荀子讨论得那么深刻,但性善论更符合文质论的理论模式。 ...
阿诺德·贝特朗:最适合中国的制度
在这方面,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因为它甚至不能被认为是任何国家的附庸国,它不仅仅在军事上不结盟——它是完全没有结盟。事实上,许多人认为,正是这种独立性推翻了当前遏制中国的企图。这种高度的自主权使中国能够专注于国内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保持行动自由。 ...
黄宗智:重访“大分流”:澄清中西历史和现实中两大不同农业演变模式
彭慕兰和李伯重最近承认自己过去坚持中国和西方经济的“大分流”要到1800年之后方才出现是错误的,但他们仍然坚持,在农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方面自己原来的论点是正确的。本文总结英格兰18世纪以来的农牧结合模式和中国的单一种植模式的根本不同。 ...
郑栅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的要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发展改革工作的全领域各环节,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
刘守英:实现农业现代化:共同性与独特性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既立足于自身的国情农情,又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必须在充分认识我国农业发展独特性的同时,推动以要素重组升级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革命,最终把我国建成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
潘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民族工作力量
在国际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国内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平等、团结、联合的思想。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借鉴。 ...
葛晓音:李贺部分七古中的“断片”现象及其内在脉理
李贺探索七古跳跃跨度的意义在于部分打破了古诗和律诗在基本表现方式上的界限,从某些角度拓展了七古的表现空间。尽管这种突破传统的做法容易导致晦涩难解,令后人难以效仿,但其富有暗示性和跳跃性的意象组合技巧,对后世少数天才诗人如李商隐、温庭筠的表现艺术仍有极大启发。 ...
王晓晖:“三不”管窥厉以宁
见证并参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每一次前进与彷徨,当无数次面对改革困境,无数次被抛至舆论的巅峰,无数次登上最高学府讲台,无数次深入中国社会最基层、改革最前沿,厉以宁拿出的,是解决自己问题的韧性、解决社会问题的实在,简单直接,波澜不惊。 ...
杨国荣:文明互鉴及其意义
从思想衍化的角度来说,当代西方哲学家似乎只知道一种文明,那就是从古希腊到现代的西方文明;在实质的层面,他们并不承认和理解西方之外的其他文明。由于仅仅守着单一的哲学传统,其学术的创造性和生命力也多少受到了抑制。文明互鉴和文明互动对文化的创造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
李勇 黄佳佳: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的现实困境及其制度完善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依赖那些奋斗的低收入群体,他们若要实现收入上的跨越,需要依靠合理且不断完善的分配制度,以及具有创业的机会和能力,外加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等。但是,在分配、创业和教育等许多方面上均存在一定困境亟待解决,需要在法治层面得到回应。 ...
陈锡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两者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身是一致的。城镇有城镇的特有功能,乡村有乡村的特有功能。作为一个共同体,城乡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有把各自的特有功能都发挥好,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才是健康的。 ...
姚洋:不确定时代,更需要学习经济学
学懂经济学的原理至少有几点用处:一是认识市场经济到底是怎么运行的;二是拥有一些经济学的背景知识和逻辑,就不会被现在的某些网络“大V”忽悠,现在这类忽悠者太多;三是它跟日常生活也有关系,特别是做投资,或者做企业、做生意的人,学一些经济学原理是非常有帮助的。 ...
许宝健:切实改进理论宣传应重视四个问题
当前理论宣传文章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比如“文件化”的风格,面面俱到却千人一面,论述往往比较笼统、浮在面上,看不出作者个人的独到见解与个性化表述,等等。大多数文章存在上述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 ...
施一公:试答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曾感慨道:“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多年来,钱学森之问牵动着方方面面的思考。我想用这篇心得作为对钱学森之问的回复。真心希望大家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能够放弃惯性思维,认认真真正视、思考这个问题。 ...
张树华:中国之治视域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表达与特征
中国之治破除了西式自由民主的神话,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条现代化新路。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新时代推进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概括,扎根于中国土壤、有丰富的实践形式,是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不断发展人民民主的结果,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比较优势的民主。 ...
沈春耀:我国的宪法制度和宪法实践
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有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 ...
柯华庆:通观经济学原理
通观经济学认为,历史上的任何政府都是有为的,区别在于是消极作为还是积极作为,是为了社会的强者还是为了社会的弱者。通观经济学秉持关系价值论、共有共享资本论,突破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二元划分,采取区间数来讨论合作剩余,主张连续性的共有制。通观经济学,需要六个基本概念,共有十二条基本原理。 ...
平新乔: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点思考
推进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制度型开放,提高中国货物贸易的国际影响力和定价权。大力培养精通国际经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方面业务的人才。从区域性的贸易协定和金融合作协定制度建设做起,在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领域建设反映中国优秀文化、包含中国经济发展理念、与人类优秀文化共融的人类经济共同体制度。 ...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邵春堡:数字经济的智能发展特征
数字经济的初步发展,已展示出智能发展的鲜明特征。智能发展代表着智能生产力的方向,将数据密集和技术密集作为发展的主要源头和驱动,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式,创造出优质、巨量、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有利于做大做好蛋糕,有利于共享发展趋势,有利于劳动者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
周建明:忆云汉
云汉家国情怀厚重,视野广博,学识深厚,虚怀若谷,为人谦和真诚,深得两岸和国际学界及各界人士的敬重。多年来,云汉教授为两岸关系的发展交流与国家统一奔走,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去世令人十分痛惜!在此记下与这位老友交往的些许往事,以寄托对他的思念。 ...
方宇军:权力的本质
权力的目的一方面是防止这些恶的对立伤害人类、毁灭社会;一方面是保护事物对立统一的正常运行,即恩格斯所说的“秩序”。这样才能使人民得以幸福安定,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现在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权力的本质:保护人民正当的利益。 ...
李雪勤:向总书记学习调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极其重视调查研究,调研开局、调研开路是他的鲜明特色。在地方工作时,他就对调查研究提出“深、实、细、准、效”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意义、内涵、途径、方法,并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树立了光辉典范。 ...
车浩:立法论与解释论的顺位之争——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为例
在理论上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解释为强奸罪、非法拘禁罪、伤害罪等后续犯罪的预备犯,特别是在实践中把握住收买型强奸与普通强奸之间的差异,有利于降低证明难度,实现数罪并罚。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一环,基层执法的问题及其因应策略,应在立法权衡中被同步考量。 ...
姚洋:我所认识的厉以宁老师
与他同时代的学者一样,厉以宁老师大器晚成,学术影响是快五十岁才开始的。厉以宁老师以巍巍师表之风影响了中国几代经济学人;他的学生遍及中国政商学三界,泽被天下。作为厉老师的一名没有“入室”的学生,我亦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